抗疫政治戰 順民意者勝

新冠肺炎疫病令香港社會受到既深且廣的影響,在高度政治化的社會環境之下,抗疫戰也處處充滿政治角力。今年9月即將舉行立法會的換屆選舉,抗疫戰很可能對立選產生影響,抗疫戰既是向特區政府出的一份考試卷,同時也是向香港各黨各派各政客出的試卷。中聯辦主任駱惠寧20日向港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出題為「同舟之情,攜手走過崎嶇」的信函,呼籲在疫情下要抱有「信心」、「愛心」和「齊心」,引領了一場抗疫中的政治戰。

新冠病毒疫病發生至今,截止21日,香港共有68宗確診個案,2宗死亡個案,相關的數據與新加坡相若,其中,雖然有多宗為本地個案,但尚未發生本地社區大爆發的情況,市民的防疫抗疫意識較高。由此可見,香港的抗疫總體上做得不錯,政府推出的多項抗疫措施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。

政府在抗疫戰中的表現,雖然也存在這樣那樣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,也存在官僚主義,行政僵化,應變不夠及時,未能緊貼民意社情的毛病,但是,集中力量,全民抗疫的大方向並沒有問題,許多具體措施應屬得當和及時。如果將抗疫戰作為一項對特區政府管治能力的考試,直至目前,政府雖未必可得高分,但也不至於不合格,市民期望政府在抗疫中做得更好,但不會反對政府抗疫。

在抗疫戰中,反對派的表現卻逐步脫離民意。反對派去年在反修例一役中,大挫政府的管治威信,今年社會聚焦的議題,由政治性的反修例運動,轉為以民生為主的抗疫戰。但反對派未能跟上社會形勢的發展,仍然政治掛帥,以挫敗和削弱政府的管治威信為主軸,除了不斷地批評政府的各項政策措施,更加持續地在社區發起各種形勢的政治抗爭,為特區政府的抗疫添加更多的難題。更加有少數人,在投疫中仍持續搞黑暴政治運動,背離民意。

反對派憑藉反修例運動,去年底在區議會選舉取得壓倒性的勝利,贏取近九成的議席,取得全港17個區議會的主導權。然而,如果從抗疫的角度去看新一屆區議會的表現,無疑是令人失望的。疫情中,社區居民對防疫抗疫有許多訴求,社區的衞生,物資供應等,都有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。但新一屆區議會不但未能助居民反映民情民意,為政府在社區抗疫中發揮積極和正面的作用,而且仍然以政治掛帥,持續不斷地在抗疫期間搞政治抗爭,分化社會,阻礙抗疫。

反對派的立法會議員的情況亦令人嘆息,抗疫戰最需要凝聚全社會的力量,共同抗疫。但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先是在醫護罷工運動中,在背後支持,起推波助瀾的負面作用,又在抗疫的緊要關口,仍然肆意仇警,散播假消息,抹黑警隊,搞政治分化。

社會焦點已由反修例轉變為抗疫,如果說在反修例一役,政府未能準確把握住社會的民心民意,而遭至重大的挫折,那麼,當社會議題轉至抗疫之時,政府的各項措施和政策的主軸,均已回到與民心民意同向而行的方向,此時,反對派仍然不分青紅皂白地反政府,最終的結果就是在反抗疫,這無疑是與民意相背。

相反,建制派的許多做法則較為可取,全港口罩緊絀,當政府無力解決之時,工聯會推出自製口罩工廠,20日宣布已成功製作出第一批口罩,將可以供應香港社會的需要。經民聯也與商界合作,積極推動在香港自設口罩工廠。自由黨則與科技界合作,推出可多次使用的布口罩。「鑽石公主號」郵輪300多位港人被困日本,感到無助,民建聯立法會議員不怕危險,不辭辛勞到日本提供協助。香港的眾多中小企商戶,受疫病影響,生意大受打擊,政府推出抗疫基金紓困,香港多個功能組別的立法會議員亦主動聯絡業界,助業界與政府溝通,反映民情,協助解決困難。這些積極有為的表現,確實能助市民解決一些眼下的困難。兩相比較,孰優孰劣,相信市民大眾已有比較。

駱惠寧以「同舟之情,攜手走過崎嶇」為題,向港區全國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發信,一方面呼籲人大政協,要以「三心」(信心、愛心、齊心)抗疫,另一方面則批評有少數人為政治私利,製造各種對立,甚至操弄「罷工救港」,認為這是一種政治上的「新冠病毒」,並指謠言和恐慌,會讓疫情火上加油。駱惠寧在這個時刻發出信件,無疑是肯定建制派在抗疫中的積極作為,更進一步引導全社會向抗疫的正方向凝聚力量,共同戰勝疫病。

抗疫也要講政治,而講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握住社情民意的發展變化,要順民意而行,要做符合民心的事。

最新文章